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: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,鼓励年轻干部到基层和艰苦地区锻炼成长,提高年轻干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素质。按照中央要求,2010年10月份以来,我市以开展“一创双优”活动为动力,以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,以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为目标,重点抓好“选、育、管、用”四个环节,精心谋划,科学运作,积极推动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
多渠道“选”才
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,选拔是前提。胡锦涛总书记强调:“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年轻干部,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、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。”从我市来看,实现“二三五”赶超目标、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,关键要有一支观念新、作风硬、素质高、能力强的干部队伍。市委立足全市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大局,坚持多渠道选干部、聚人才,着力打造年轻干部、女干部、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“四支队伍”,并分类建立人才库,动态掌握了一大批优秀年轻干部,优化了年轻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。抓好省选调生招录工作,根据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,坚持每年招录一批选调生,1992年以来,我市共招录省选调生18批251人,其中,158人在乡(镇、办)工作;8人走上了县级领导岗位,105人走上了科级岗位。
抓好公务员招录工作,按照公平、公正、公开的原则,精心组织、科学管理、严肃纪律、全程监督,扎实抓好公务员招录工作每一个环节,从严把好公务员队伍“进口关”。2003年以来,分5批招录公务员1341名,充实到全市各级党政机关、事业单位,为干部队伍增添了活力。同时,按照有关政策规定,优先从农村基层干部、大学生村官、“三支一扶”生中招录公务员,44人充实到公务员队伍。抓好人才引进工作,认真落实《濮阳市高学历人才引进办法》,近年来共引进145名高学历人才,充实到事业单位,优化了干部队伍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。抓好后备干部选拔工作,坚持每五年集中选拔一次后备干部,每两年适时补充调整。2010年,我市集中补充调整了县级后备干部队伍,建立了一支素质优良、数量充足、结构合理的后备干部队伍。
全方位“育”才
年轻干部健康成长,培养是关键。近年来,我们创新载体,以“学经典、拓视野、重实践”活动为抓手,着力构建“理论教育、知识教育、党性教育、实践锻炼”“四位一体”干部培养体系,大规模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干部。树立“开放教育”的理念。从改善年轻干部的知识结构、激发创造力出发,充分利用、有效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培训资源。先后依托中央党校、复旦大学、郑州大学及温州经济发展研究所、苏州农村干部培训基地、深圳市委组织部干部培训中心,举办了市场经济、工业经济管理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、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训班等。积极开展涉外培训,举办优秀年轻干部国外培训班,分别赴澳大利亚、比利时、美国等开展培训,培养了年轻干部的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。开办“濮阳发展论坛”和“龙乡人才大讲堂”,适时邀请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举办专题讲座,促使年轻干部了解全局、拓宽视野、创新工作。搭建“自主选学”的平台。筹建了“濮阳市干部教育培训网络学院”,把干部最需要了解的知识、最渴望掌握的理论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培训课程,可供2万名干部同时在线学习、在线考试、在线学籍管理等。同时,紧贴全市发展实际和干部自身需求,创新方法,按需施教。探索实行“市委党校 外地高校 考察调研”的“三段式”培训模式,改革培训内容,增设无领导小组讨论、产业集聚区调研等教学内容,受到学员欢迎和社会好评。坚持“实践第一”的观点。近年来,我们不断开拓锻炼新途径,研究制定了《市直机关科级年轻干部下派基层挂职锻炼工作管理办法》,采取下派基层、双向互派、外派发达地区等形式,不断提升干部能力。今年年初以来,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特别是三项重点工作百日攻坚行动,持续推进千名干部助力中心工作行动,采取高职低挂、高职低任等方式,选派94名干部到基层、产业集聚区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挂职锻炼,选派74名年轻干部到市委市政府督查局、市信访局及县区宗教局挂职锻炼,选派25名年轻干部到驻深办、驻沪办开展驻地招商等,年轻干部在农业农村五项重点工作、百日攻坚行动等中心工作一线正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精细化“管”才
坚持不懈地抓好管理,是促进年轻干部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。工作中,我们不断创新方法、完善手段、丰富内容,把管理措施细化、量化,贯穿到年轻干部工作的各个环节中,规范管理,提升水平。完善机制,细化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措施。落实《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规定》,完善后备干部动态管理机制,结合年度考核、换届考察、干部培训、挂职锻炼和全市中心工作,对后备干部进行有针对性地考察了解,建立健全了名单管理、日常考核、动态管理、信息联动、定期分析等“五大管理体系”,后备干部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化、科学化。积极探索,创新选调生管理工作方法。建立了生活保障制度、培养责任制度、跟踪考察制度等,坚持“用”与“管”“两手硬”,对选调生既真心关怀爱护,又严格监督管理,做到放手不撒手,爱护不袒护,宽容不纵容。为加强联系,及时掌握情况,建立了“濮阳市选调生”qq群,现有成员142名。研究制定了《濮阳市选调生管理暂行办法》,实施了选调生基层成长工程,促进了年轻干部健康成长。统筹兼顾,做好女干部、少数民族干部、非中共党员干部管理工作。以促进班子结构合理为目标,以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为抓手,以不断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素质为主线,结合我市实际,定期分析预测县级领导班子的结构状况和建设需要,切实把年轻干部、女干部、非中共党员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选配目标落到实处。目前,县区党政班子共配备了12名女干部,86个乡(镇、办)党政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以上女干部;县区政府班子都配备了非中共党员干部;全市少数民族超万人的县区、少数民族超千人的乡(镇)党政班子,均配有少数民族干部。
合理化“用”才
年轻干部队伍建设,使用是目的。近年来,我们积极创造条件,把优秀年轻干部及时输送到各级领导岗位,优化领导班子结构,激发队伍活力。坚持班子换届集中配。紧紧抓住县区领导班子换届时机,明确班子配备年轻干部目标,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,扎实推进年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。去年以来,在县、乡领导班子换届中,16名37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进入县级领导班子,12名选调生进入乡镇党政领导班子。坚持日常考察及时配。坚持定期不定期深入基层、深入企业、深入生产一线考察了解年轻干部的生活、工作情况。根据年轻干部的专业特点、发展方向和成熟程度,及时将政治素质好、政绩突出、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提拔任用。去年以来,我市新提拔重用的县级干部中,后备干部达到了88%,较好地实现了备用结合。坚持竞争选拔择优配。去年以来,按照“五重五不简单”要求,坚持“公开、平等、竞争、择优”的原则,按照“宽进严出、全程差额、逐轮选拔、优中选优”的理念,创新公选形式,采取资格选拔方式,实施集体面谈票决,全程量化差额,在全市范围内选拔了25名县级干部,变“闭门相马”为“开门赛马”,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开辟“绿色通道”。同时,大力推行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方式,305名37岁以下的年轻干部走上科级领导岗位,让一批想干事、能干事、干成事的年轻干部走向台前,为年轻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机会。
潮平两岸阔,风正一帆悬。通过加强年轻干部队伍建设,广大年轻干部的大局意识、发展意识、创业意识、服务意识、责任意识明显增强,他们在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濮阳的道路上,迸发激情、挥洒汗水,无私奉献、建功立业,为实现濮阳赶超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濮组文
新闻热点